搜神马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soshenma.net 文|老Q来科普 编辑|锦时清味 前言 他是冥顽不灵的国军中将,也是功德林的头号刺头。 身在功德林的国军战犯 被俘27年,拒不接受改造,刘伯承愤怒地要将他处决。 对此,主席却表示 “不以处死惩罚”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故事开始之前,各位可以动动你们的手指点赞关注一下。 01气节忠贞,得蒋重用 这位国军高级将领就是黄维,1904年出生于江西一户贫穷的农户家庭。 家境的困难让他更加刻苦努力读书,后来考入黄埔军校,这才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黄维 为人正直 行事光明磊落, 但他的性格 有时却如同酸腐书生一般固执,一点也不知道变通。 在黄埔军校期间, 他所接受的思想,让他认为国军的思想才是正统,并且十分推崇蒋介石的“君臣之道” ,这些也伴随并影响他的一生。 黄维秉性忠诚,在长年的国军生涯中,他一向注重纪律与气节。 加之他在各大军阀战争中表现出色, 为此深得蒋介石的提拔和重用 不但多次给他单独训话,更是钦点他担任团长,甚至还送他出国考察留学。 国军中将时期的黄维 而黄维也没有辜负蒋介石的信任,认真学习德国的军事经验,在国内发表了很多文章,得到了蒋介石的赞赏。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 在这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当中,中日双方投入了上百万的兵力,战争整整持续了三个月,丝毫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役中, 我们中国的官兵悍不畏死,用肉体凡躯组成了抵挡日军的人肉长城。 牺牲人数众多,惨烈至极,以致日军胆寒,惊恐地称罗店战场为“ 血肉磨坊 ”。 也正是因为这场战役,黄维一战成名。 02惨烈的淞沪战役 当时还在德国留学的黄维被蒋介石急召回国,随后便接到命令,参加罗店争夺战。 罗店作为江边的一个小镇,面积虽然不是很大, 但却是宝山、上海市区、嘉定和松山几条公路的交叉点和枢纽,是淞沪会战中的战略要地。 如果罗店失守的话, 不仅整个上海岌岌可危,甚至连整个中国的局势也会因此大为震动。 黄维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临危受命,在罗店战场经历日军的枪林弹雨,整个战场上都尸横遍野,满目疮痍。 牺牲惨烈的淞沪会战 短短两日, 黄维统帅的18军67师就已由原来的整编一万人,被打得只剩下不到1000人,余者全部壮烈殉国。 战事紧急的时候,甚至连炊事员和马夫都被迫持枪上阵去杀敌。 可再如何严防死守, 最终罗店还是在敌军的强力炮火下失守了 但此时的黄伟却并没有弃城而逃,而是率领手下残余部队不断突袭敌军,从罗店的外围展开进攻。 最后,黄维在几近生死的险峻形势下,死死顶住了日军凶残的攻势, 诠释了军人马革裹尸、保家卫国的民族爱国气节。 加之他是蒋介石的嫡系,一时间名声大噪。 蒋介石对他也是十分的器重,先后让其担任 国军王牌18军军长 以及 12兵团司令员 等重要职务。 他本人也对蒋介石的器重,十分的感激。 03被俘后拒不投降 1948年11月,解放军发起了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中挖沟壕的国军士兵 在本次战斗中,黄维带领的精锐的12兵团与我军展开了对峙。 但由于他执意要发起进攻,再加上他和胡琏之间本就有矛盾。 导致军队中派系林立,12万国军在战场上更是各打各的 就算黄维连毒气弹这种阴险的方式都用上了,结果还是全军覆没。 25日,解放军在双堆集一带将黄维兵团四面包围。 国军眼见大势已去,纷纷选择了缴械投降。 而这次的对战,除了胡琏狡诈逃脱之外,整个兵团悉数被我军拿下, 黄维也成为了我军的俘虏。 但在被俘后,黄维却拒不投降,更是叫嚣着誓与国军共存亡。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国军在战场上溃败连连,就连蒋介石也逃到了台湾。 当记者采访他为什么不愿意投降时,黄维顿时怒拍桌子,大吼道:“ 军人即便是战死,也绝不会向敌人投降! 刘伯承得知后十分的恼怒,随即便给组织发去电报,希望能够将黄维就地处决。 然而,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是, 毛主席并没有同意就地处决,而是说黄维只是听命行事,不予处死惩罚。 刘伯承元帅 刘伯承深感于毛主席的宽大胸怀,也选择了同意, 黄维就这样侥幸活了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将 北京功德林监狱 上海提篮桥监狱 辽宁抚顺监狱 设为战犯监狱,用于对战犯进行关押和改造。 黄维被俘后,曾先后在北京功德林监狱以及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在毛主席的号召下,我军采用“劳动改造”的处理方式,对黄维这种“罪人”也是如此。 尽管黄维成为阶下囚,但他仍不服气,多次公然对抗 不服从管教、不接受教育,态度极其顽劣,经常在改造过程中找事。 他拒绝剪胡子, 坚持着蒋介石灌输给他的“君臣大义” ,在狱中自诩有文天祥的气节,将文天祥的《正气歌》挂在嘴边。 还讽刺挖苦已经悔改的战犯,说他们对不起蒋介石,对不起他的栽培和信任。 04晚年的转变,逝世后葬八宝山 一晃27年过去了,经过多年的改造时光,黄维这块硬骨头最后也终于成功被组织感动了, 开始学习起马克思主义。 看到黄维的良好表现,毛主席十分的欣慰。 1947年底,毛主席视察湖南期间,交代给华老一件任务, 那就是顽固分子的处理与发展 华老 随即华老在给主席的报告中指出,大部分战犯可以释放, 但黄维等影响恶劣的人不便于释放。 可对于此,主席却回应: “每个人都有公民权,强迫改造是不好的。我们之前杀恶霸和地主是为了让人民安心,但这些战犯是不会对老百姓造成威胁的,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干部一样去对待他们。” 最终在1975年12月,黄维重获自由,而在被特赦之后,他才看到了国家缺衣少食的情况。 可国家哪怕历经三年的饥荒,也没有断掉对他们的照顾。 这一举动也深深地震撼了黄维。 27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哪怕是块石头,心也该捂热。 在宴会上, 黄维满怀感激地发表演讲,表达了对组织的感谢,也深刻反省了犯下的罪行。 更是在感谢信中表示,今后要尽晚年余力,为祖国的强盛做贡献。 毛主席去世 而在毛主席去世时,组织考虑到主席对黄维的救命之恩,便通知黄维为其守灵。 得知毛主席去世的消息,黄维感到十分悲痛。 1989年3月20日,黄维因心脏病突发于北京逝世,终年85岁。 值得一提的是, 这名曾经的国军名将逝世后被安葬在了八宝山公墓。 这令人有些匪夷所思,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 但我们要明确一点, 能葬在八宝山的人,均是对国家、民族有过重大贡献的人,而并非只有我军的干部与战士。 八宝山公墓 尽管黄维刚被俘时不愿放弃对蒋介石的忠心,但在晚年也未辜负组织的信任。 虽然黄维是内战的国军战犯,早期也一直拒绝配合新中国的思想改造, 但他在1937年参加上海淞沪战役的惨烈程度,却远超一般人的想象。 这无疑体现出了 他忠贞爱国、甘愿为民慷慨赴死的英雄一面 所以组织并未埋没他的杰出贡献, 本着尊重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诚恳态度,才给予了他安葬在八宝山的资格。 总结 纵观整件事的发展,黄维虽然大半生都在为国军效力, 但爱国没有阵营之分 在外敌入侵中国的时候,是他带领将士们奋起反抗,保卫了祖国的一方安宁。 而待到和平降临之际,他又执起笔来,认真记录那段枪林弹雨的峥嵘岁月。 晚年的黄维 过去的对与错我们不予评价, 但作为一名中国人,他是一位值得肯定的英雄,我们自然也要感谢他为革命与抗日做出的贡献。 虽然他也曾做出过让人愤怒的事情,还拒不改造,但他在抗战时期的贡献也绝不能被埋没。 英雄不会被时代忘记,正是当年涌现的无数英雄,他们用热血和身躯为我们构筑起了如今的繁荣昌盛。 我们应牢记历史,永远不忘他们的贡献和功勋 这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对于这件事大家又有什么看法呢? 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喜欢这期内容的话,就点点关注和转发,我们下期再见!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 新闻资讯
• 活动频道
更多